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Nature子刊 | 申梁/邢辉/谭文杰/杨杨团队发表综述:猴痘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

2024-01-19

猴痘病毒在全球引起持续大流行并波及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旨在抗击感染并阻止其广泛传播。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并对抗这一疾病,有必要重新对猴痘的当前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20231227日在Nature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IF=39.3)发表重磅综述性文章:Mpox (formerly monkeypox): pathogene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详细阐述了猴痘感染的病理生理,预防及治疗措施,从猴痘病毒感染的生理病理过程到抗猴痘病毒的药物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抗猴痘病毒药物开发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方向,全面概述了关于猴痘的当前知识。襄阳市中心医院邢辉教授、卢俊杰硕士作为共同第一作者,襄阳市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副主任兼医学检验部副主任申梁副教授、betway手机投注 病毒病所谭文杰教授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杨扬研究员作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襄阳市中心医院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单位。

01猴痘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1958年猴痘病毒第一次在丹麦被发现并分离,随后,猴痘主要在中非和西非传播,随着全球化及人口流动的不断深化,猴痘的国际传播开始出现,2022年的猴痘疫情更是一度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着感染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猴痘这一以前被忽视的疾病重新进入公众视野。猴痘感染早期症状包括疼痛发热和淋巴结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包括儿童、老年人和免疫缺陷患者在内的人群更容易进展为重症。猴痘的传播形式多样,包括人际传播和垂直传播,且潜伏期较长,导致了人际之间的广泛传播。

02猴痘的病毒学特征

猴痘病毒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成员,是一种线性双链DNA病毒,猴痘病毒的中央核心区域与其它正痘病毒具有90%以上的序列同源性,因此,过去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作用,其特异性主要体现在基因组末端的可变区域内,本轮在国际上爆发的猴痘病毒属于西非分支的B.1谱系。B.1谱系在与毒力、宿主识别和免疫逃避相关的基因中表现出多种突变,这种高突变率可能有助于解释猴痘病毒在非流行地区的突然出现和传播性增强。

03抗猴痘病毒药物的发现

猴痘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不同的阶段:1)病毒入侵;2)病毒复制与合成;3)病毒组装、成熟和释放。针对猴痘病毒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都有希望开发针对猴痘病毒的有效抗病毒干预措施,目前临床使用的CidofovirBrincidofovirTecovirimat均是针对猴痘病毒生命周期开发的抗病毒药物,Tecovirimat更是作为FDA批准的猴痘治疗药物用于临床且疗效良好。猴痘感染导致的免疫变化会在临床上会导致不良后果,而猴痘的免疫治疗有可能减少严重病例的产生,免疫疗法的联合使用可能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静脉注射牛痘免疫球蛋白在一些国家批准临床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许多临床前药物正在积极开发,以应对药物使用限制,长期猴痘疫情存在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耐药问题等。

04新技术支撑并加速药物开发及转化

随着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多组学等技术的进展,抗猴痘病毒药物的开发及转化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这些方法有助于筛选更好的抗猴痘病毒药物和开发有前途的新候选分子,最终降低与药物开发相关的成本和时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突破。

05猴痘的预防

除了开发治疗药物以外,一个更为重要且有效的措施是预防,预防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猴痘传播活跃的地区和艾滋病毒感染的男男性行为者等高危人群中,接种疫苗是预防猴痘的有效策略,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必须加强公共卫生投资,包括环境卫生和消毒,并建立有效的病例识别和接触者追踪机制,在个人层面上,对猴痘进行自我教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以及避免接触感染源至关重要,减少猴痘发病率和传播的最经济效益的方法是采取预防措施,而不是仅仅依靠开发新型抗猴痘药物。

总结

虽然在开发抗猴痘药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不应停滞脚步,对猴痘感染的生理病理的进一步研究及猴痘药物的发现对于应对持续的全球猴痘疫情至关重要,药物开发的同时也不应当忽视预防措施,总之,多措施并举才能为公众卫生健康提供更可靠的保护!

(来源:病毒学界)

原文出处:Lu J, Xing H, Wang C, Tang M, Wu C, Ye F, Yin L, Yang Y, Tan W, Shen L. Mpox (formerly monkeypox): pathogene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3 Dec 27;8(1):458. doi: 10.1038/s41392-023-01675-2. PMID: 38148355; PMCID: PMC10751291.

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148355/

相关新闻:

    文件附件:

    Baidu
    map